第九屆陜西藝術節(jié)上,千陽縣推出的新編秦腔歷史劇《望魯臺》,作為寶雞市代表劇目之一,將于10月27日、10月28日19:30在寶煙俱樂部上演參評。

該劇以千陽先賢燕伋、名勝古跡“中華尊師第一臺”——望魯臺的歷史故事為藍本,通過燕伋三次赴魯、路不拾遺、鐵肩道義、燕伋三問等生動情節(jié),把名勝古跡望魯臺和儒家思想傳入秦的文化淵源搬上舞臺,把燕伋用一生一心的執(zhí)念追隨師道、秉承師志的情懷精彩上演,從另外一個側(cè)面回答了“孔子為何不入秦”的歷史問題,全劇充滿感召力和吸引力,給觀眾深遠啟迪。

該劇在創(chuàng)作編排過程中,千陽縣先后兩次組織劇本研討會、首演座談會,國內(nèi)20多位與會專家對全劇從不同角度給予高度評價,一致認為全劇典雅厚重、角度新穎、文筆講究,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?,F(xiàn)將部分專家的評論摘要刊發(fā)如下,以饗讀者:

仲呈祥(中國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主席)
《望魯臺》的創(chuàng)作是學習、領悟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論述,在藝術實踐中的一次行動??鬃觽鞯朗跇I(yè)解惑是為了把他掌握的文明普及給民眾,要求人們做有道德、懂道懂德的人。所以,我們應該更高一些看待望魯臺的精神意象和文化價值。戲曲《望魯臺》是一部充滿詩意和意象的秦腔,是一部提升觀眾戲劇審美素養(yǎng)的高品質(zhì)、高品位劇作。

季國平(中國劇協(xié)黨組書記、駐會副主席)
燕伋的執(zhí)著精神、師德精神,才是他最大的價值,也是我們當代所要重視的價值。戲劇《望魯臺》曲雅厚重、構(gòu)思縝密、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、細致入微。全劇通過具體故事和人物形象啟發(fā)觀眾,給深刻、厚重的歷史題材和人物賦予了一些生活情趣,讓劇目在厚重中帶有輕松,把藝趣在舞臺上充分放大,使內(nèi)容既深刻、又好看,還能感動、感悟人。
孫豹隱(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(xié)會主席、戲劇評論家)

《望魯臺》是寫孔子題材的一個難得的收獲,把燕伋和孔子連在一起,給古代文化增添了一張非常值得思考和欣賞的圖畫。全劇通過燕伋把孔子的優(yōu)秀教育思想、教育傳統(tǒng)充分體現(xiàn),給燕伋畫像很深刻,也畫出了陜西人從先秦到現(xiàn)在的忠厚、質(zhì)樸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看到燕伋就看到了秦人的風貌。全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“孔子為何不入秦”的歷史問題,也算是一種文化自信,是對陜西文化的提升。
李春喜(中國文聯(lián)理論研究室原副主任、戲劇評論家)

《望魯臺》塑造了一個筑臺者、仰望者、追求者;望是仰望、渴望、追求,再加上筑臺者的艱辛,是情感性很強的題材,是精髓性、情感性、思想性的選擇。敬仰和追求是艱辛和坎坷的,燕伋也有傷感和沮喪,劇中這些很真實、很感人、很細膩的情感描寫,遠遠勝過塑造“地方英烈”貫用的“超人”手法,讓不同的人群和人生境遇,對這部戲都有所感覺,有所感動。
劉玉琴(《人民日報》文藝部原主任)

《望魯臺》全劇通過燕伋三次往返魯和秦,來展現(xiàn)孔子、燕伋的精神意義和價值,展現(xiàn)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陜西人的性格文化。燕伋用一生一心的執(zhí)念來追隨師道,秉承師志,他的執(zhí)著和擔當、疑慮和恒心最終成就了自己。全劇展現(xiàn)著磅礴之氣的精神洪流,這個形象的塑造和傳遞出的精神氣質(zhì)有著巨大的現(xiàn)實象征意義,這也是偉大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一種體現(xiàn)。
王馗(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、研究員)

戲曲實際上是用詩來引領的,而詩的獨立性造就了整個中國戲曲的獨特品質(zhì);傳統(tǒng)文化對“天地君親師”是以敬畏的方式呈現(xiàn)的,戲曲形象化的把這種文化精神薪脈相傳,精神對望,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里最神圣的文化典型。《望魯臺》通過詩樂、歌舞的戲曲手法,以民意化的視角把無形的師道有形化的展現(xiàn),這是《望魯臺》給我感動,甚至震撼時候的一種感受。
汪人元(戲曲音樂理論家)

燕伋是尊師重道的先賢代表,他至誠尊師、筑臺望魯、秉承師志的執(zhí)著背后,那種向真、向善、向美的信仰力和執(zhí)著力堪比移山填海,這也是現(xiàn)代社會最需要的精神力量。全劇講述燕伋從凡人奮斗到賢人的故事,接地氣、接人氣,更好看、更有寓教于樂的風貌。
(責任編輯 秦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