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陜北延安,在延安的十三年里,軍民融合,齊心協(xié)力,在根據地開荒地、挖井田、搞生產,既保證了抗戰(zhàn)后方的糧食供給,又凝聚了民心力量,在群眾心中彰顯了一個政黨為人民服務的最美底色。最近,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提出:“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、干部,用以滋養(yǎng)初心、淬煉靈魂,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、查找黨性的差距、校準前進的方向?!?/p>
改革開放縱深推進40年里,我們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,決戰(zhàn)脫貧攻堅正向既定目標鏗鏘前行,全面小康的美好愿景正逐步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然而,快速發(fā)展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,部分黨員干部思想觀念陳舊腐化,拜金主義、利己主義、奢靡之風被奉為信條,逐漸淡忘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理念。新時代黨員干部亟需在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,堅定理想信念,校準人生航向坐標。
牢記黨員身份,踐行初心使命。縱觀歷史,無論戰(zhàn)爭時期還是和平年代,共產黨員這個“第一身份”具有永不褪色的本質底色。黨徽背后是共一種光榮、一種責任,因為理想信念的認同,無數(shù)共產黨員用生命守護初心,用貢獻扛起責任,用奮斗踐行使命,涌現(xiàn)出孔繁森、焦裕祿、張富清這樣的英雄人物,無不體現(xiàn)著他們對共產黨員這一身份及其價值的高度認同和無悔追求。今天,我們作為9000多萬名黨員大家庭的一員,要時刻牢記黨員身份,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,時刻沖鋒在前,甘于奉獻,走再遠不忘來時路。
錘煉黨性修養(yǎng),筑牢信仰之基。黨性修養(yǎng)就是人格品質,需要自我不斷完善升華。延安整風運動創(chuàng)造性地提出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、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和人民群眾密切聯(lián)系的作風,建立了兩小時學習制度、定期考核制度、巡視教育制度等,成為中國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源頭活水。當代黨員干部應強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,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,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;緊密結合崗位實際,堅持理論聯(lián)系實際,在干中學、學中干,增強學習針對性,補足精神之鈣。
深植為民情懷,打造過硬本領。延安時期,毛澤東不僅從思想上闡明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,而且從認識論的角度強調了“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”的工作方法。這就要求我們從情感上接近人民群眾,學會和基層群眾打交道,把群眾的滿意與否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,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奮斗目標,立足本職崗位,兢兢業(yè)業(yè),干一行、愛一行、專一行、精一行,全面提升為民服務的本領。
在延安的艱苦歲月里,中國共產黨欲火重生,書寫了一個政黨的苦難輝煌歷史。從勝利山到鳳凰山,從楊家?guī)X到棗園村,從王家坪再到陜北的溝溝峁峁,向人們講述著紅色延安的感人故事,展示著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。今天,延安精神歷久彌新,成為黨員干部追求理想信念的不竭動力,激勵著三秦兒女在校準人生航向中再出發(fā)。( 文:宋沅霖 榆陽區(qū)人民法院 )
責任編輯:王永程